北京,2021年10月20日 标普信评宣布维持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主体信用等级为AAAspc,展望为稳定。
受益于花旗对中国的长期投入,花旗银行(中国)是国内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截至2020年末,其总资产规模为1,969亿元人民币,总贷款634亿元人民币,客户存款1,49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12个城市设有25个分支机构。
花旗银行(中国)的资本充足性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盈利能力良好。截至2020年末,该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20%,远高于12.04%的行业平均值。受益于良好的净息差以及较低的信用成本,该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外资行平均水平。2020年,该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92%,高于0.77%的行业平均水平和0.47%的外资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该行杠杆率较低,该行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该行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7.77%,较2019年下降2.3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净息差收窄以及信用成本的暂时上升。考虑到2021年拨备压力缓解,我们预计该行2021年的盈利会有所提升。
花旗银行(中国)保持了很好的资产质量。该行的客户群在疫情背景下仍拥有强劲的现金流,新冠疫情给该行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小。截至2020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63%,远低于1.84%的行业平均水平。但由于新冠疫情对信用卡贷款造成的冲击,该行当期核销净额/平均客户贷款比率从2019年的0.26%上升至2020年的0.50%。同时,该行很高的拨备覆盖水平可以很好地缓冲坏账压力。截至2020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412%,远高于184%的行业平均水平。
花旗银行(中国)的客户存款基础非常稳定,能够很好地支持其业务发展,对批发资金的使用非常有限。截至2020年末,该行总负债中有86%为客户存款,批发资金占比仅为6%。由于该行大部分客户存款的产生与其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且这两类业务稳定性强,使其存款基础很稳定且粘性强。
我们认为,花旗银行(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退出计划不会对其在国内业务开展和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出售零售业务之后,该行的业务战略会进一步聚焦,盈利性会进一步提升。2021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将退出包括中国内地在内13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截至2020年末,花旗银行(中国)零售贷款规模为234亿元,零售存款规模为155亿元,分别占其客户贷款和总存款的37%和10%。该行在国内最具有优势的特色业务是其对公业务中的贸易融资和现金管理业务,以及在花旗全球网络上开展的交叉销售活动,在零售银行业务退出后,该行将集中精力发展其对公银行业务。
综上所述,标普信评评定维持花旗银行(中国)个体信用状况评为aaspc-,较bbb+的银行业评级基准高四个子级。
标普全球评级对美国花旗银行银行授予了“a-”的个体信用状况和“A+”的主体信用等级。根据标普全球评级和标普信评的评级序列之间在组合层面的大致关系,标普信评认为,美国花旗银行的主体信用质量极高,等同于标普信评“AAAspc”的主体信用等级。
对内地零售业务的调整计划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于花旗银行(中国)对其母行重要性的看法。花旗集团2021年4月宣布的战略调整计划旨在将资源和投资聚焦于更具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业务,推动业务发展并提高回报率。我们认为,如果该计划进展顺利,花旗在全球层面能够实现更加一致、更加简化且更高盈利性的战略,最终有利于进一步夯实花旗银行(中国)的信用质量。花旗集团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该集团正在筹备在国内设立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将是独立于花旗银行(中国)的实体,但我们预计花旗在中国的不同实体之间将会产生积极的业务协同效应。
花旗银行(中国)作为美国花旗银行全资所有的国内法人银行,其主体信用等级与母行的信用质量高度相关。由于得到集团支持的可能性极高,标普信评在aaspc-的个体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上调三个子级,维持该行AAAspc的主体信用等级。
分项评估:
评级基准:bbb+
业务状况:0
资本与盈利性:+2
风险状况:+1
融资与流动性:+1
个体信用状况:aaspc-
集团支持:+3
主体信用等级:AAAspc
评级展望/观察:稳定
相关信用评级报告:
相关评级方法及研究:
传媒联络人:
汤劭颖,北京;(86)10-6569-2988;sharon.tang@spgchinaratings.cn
分析师:
陈龙泰,北京;longtai.chen@spgchinaratings.cn
李征,FRM,北京;zheng.li@spgchinaratings.cn
邹雪飞,CPA,北京;eric.zou@spgchinarating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