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G Ratings China /research/articles/2020-05-20-bank-results-2020q1_cn content esgSubNav
评级报告

政府支持缓解了银行业在疫情期间的信用质量压力

楼市复苏动能趋弱:专项债提速、城中村改造加码、现房销售试点能否稳预期?

债务化解术:湖南如何打赢信用修复战?

评级报告: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报告,2025年5月15日

化债周期与利率变局下的城投境外债发行趋势


政府支持缓解了银行业在疫情期间的信用质量压力

标普信评认为,虽然新冠疫情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性形成负面影响,但考虑到政府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的有力措施,部分银行个体信用质量的压力会因为政府支持得到缓解,年内国内资本市场发生严重银行信用事件的可能性低。

我们认为,由于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将承受下行压力。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业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总额的增速上升,但由于整体贷款增速较快,关注和不良贷款占比并未呈现明显恶化。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业关注不良贷款合计占比为4.88%,较2019年末上升了0.11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业一季度资产质量表现相对稳定,主要是因为五级分类的滞后性以及银行对部分借款人采取的展期措施,但下半年不良压力仍然较大。新冠疫情对商业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最终影响目前仍难确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是否会有反复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的进度。
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近期通过注入资本、剥离坏账等措施帮助个别高风险中小银行化解风险,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举例来说,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存在历史坏账包袱的恒丰银行、锦州银行和甘肃银行,近期均得到了有力的政府支持,信用质量显著提高。我们认为,今年发生类似包商银行被接管这样严重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低。在疫情过后的经济恢复阶段,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个别中小银行面临的历史坏账和资本不足问题很可能通过政府主导的资本重组和坏账剥离获得平稳化解。
我们预计,为了加速经济复苏,银行业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2020年整体信贷规模将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10.8%,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2.8%。同时,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大幅增加。相较于2019年末,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7.6%,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我们预计,虽然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坏账压力的上升将对银行资本造成负面压力,但中国银行业总体资本水平仍将保持充足。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业披露的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4.53%,较2019年末下降了0.11个百分点,疫情影响尚不明显。在各类银行之中,城商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2.65%,而外资银行最高,为18.43%。国有大型银行和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在疫情发生之前资本充足性良好,有利于缓解疫情冲击。
我们认为,随着一季度以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进一步下调,银行业全年净息差将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业2020年第一季度平均净息差为2.10%,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10个基点。
我们认为,由于净息差收窄和信用成本的上升,银行业2020年全年盈利水平将呈下行趋势。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业平均年化总资产回报率为0.98%,较2019年同季下降仅4个基点。其中,城商行总资产回报率最低,为0.81%;大型商业银行最高,为1.02%。我们认为,一季度良好的盈利业绩主要是因为疫情造成的拨备压力尚未充分反映在银行的季度报表中。
目前市场具备充足的流动性,有利于银行业的融资和流动性保持整体稳定。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银行间市场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显著下降,缓解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和融资成本压力。
尽管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业的总体信用质量仍将保持稳定。一方面,我们认为国有大行个体信用实力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对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也提供了支持,避免了风险进一步恶化。另外,根据标普全球的经济预测,中国有望在2020年和2021年实现U型经济恢复,这一假设也是我们评估国内银行业信用质量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经济复苏的节奏仍面临不确定性。随着未来形势的变化发展,我们还将相应更新我们的假设和展望。
本报告不构成评级行动。



楼市复苏动能趋弱:专项债提速、城中村改造加码、现房销售试点能否稳预期?

4月楼市复苏势头有所放缓,巩固企稳态势仍有赖于政策支持。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显示,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3.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8%,降幅较一季度小幅收窄0.2个百分点。房价方面,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显示,4月新房价格环比持平,二手房价环比降幅有所扩大。其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降至22个,较上月减少2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降至5个,较上月减少5个。

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完整版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债务化解术:湖南如何打赢信用修复战?

  • 湖南省作为全国化债先行者,通过构建“省级统筹-市县落地”垂直管控体系,依托金融资源协同优势倾斜重点区域,隐性债务化解取得实效。
  • 承担战略职能的转型城投企业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持续性支持,信用质量有望保持稳定。
  • 我们认为城投企业脱离区域产业基础和管理能力的激进转型可能会提高债务压力和偿债风险。

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完整版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评级报告: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报告,2025年5月15日

2025年5月15日,标普信评发布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化债周期与利率变局下的城投境外债发行趋势

  • 2023年“56号令”实施后,中资境外债监管全面转向审核登记制,中资境外债面临持续收紧的监管环境;化债周期下,城投境外债所受政策约束进一步强化,除常规境外债审核外,城投企业发行境外债还受到与境内“一揽子化债”方案挂钩的监管限制。
  • 城投境内融资渠道收缩和债务滚续压力驱动境外债需求刚性增长,形成“监管趋严与融资需求刚性并存”的格局,并呈现两大特征:1)发行主体行政层级下沉,区县级平台成主力;2)各区域信用分化明显,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区域面临集中到期与再融资压力。
  • 标普信评认为,城投境外债发行结果受到中美利率环境、发行人及投资者对信用风险溢价的博弈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境外市场对城投信用风险的敏感性高于境内,更强调市场化风险补偿,城投境外债发行利率料难下降。
  • 我们认为,中资境外债市场将呈现“有保有压”监管趋势。严监管下,传统城投高息融资模式难以为继,境内债置换境外债、第三方担保发行或成为化解债务到期压力和压降融资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时,城投向“产投”转型可能突破现有发债限制,为市场注入新动能。

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完整版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