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近期多家国企发生债券违约之后,我们对导致国企违约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对国企的支持存在分化,国企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影响政府支持意愿的因素之一,即使政府帮助企业度过流动性难关,若企业在其盈利业务中缺乏竞争力,其长期生存能力的提升可能也具有挑战性。我们发现这些违约国企在行业中一般都处于弱势地位最终导致了违约,并且在违约前的一段时间里,其自身的信用状况也比较脆弱。
2019年初,标普信评曾对数百家中国境内产业类发债企业进行了案头分析,其中包括三家后来发生违约的地方国企,分别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盐湖工业”)、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晨汽车”)和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城煤电”)。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盐湖工业在钾肥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镁业和化工业务经营状况较差,并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金,对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拖累;华晨汽车对核心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控制力不强,而母公司自主品牌知名度较低,竞争力较弱,现金流产生能力较弱;永城煤电煤炭业务经营尚可,但非煤业务竞争力较弱,也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金,对母公司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上述因素是三家企业潜在业务状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较弱的业务状况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财务风险也可能随之上升,这一点在盐湖工业和永城煤电体现的比较明显,两家企业财务杠杆高企。对于华晨汽车,我们考虑到企业对子公司的控制力不强,如果只看母公司,其财务风险也较高。几家企业一旦再融资不顺畅,流动性就可能捉襟见肘。在我们看来,由于几家企业的潜在个体信用状况较弱,政府即使帮助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业务状况或明显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企业的债务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对其救助的难度,甚至可能会降低政府对其救助的意愿,政府可能选择让企业重组,或者允许其破产,债权人可能因此蒙受损失。所以,在我们对产业类国企的信用分析当中,企业潜在个体信用状况也会影响我们对政府支持的判断,特别是在企业潜在个体信用状况较弱的情况下。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债券市场上其他违约的国企主体,如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业务状况均较弱,财务风险很高,潜在个体信用状况较弱,政府没有选择帮助其债券的兑付,最终企业发生了违约。
在标普信评的工商企业分析框架当中,我们通常会先分析企业的业务状况、财务风险和其它因素,以得出企业的个体信用状况(SACP),然后分析企业可能获得的外部支持,包括集团或政府支持,从而得出主体信用评级(ICR)。 本报告不构成评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