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G Ratings China /insights/articles/2018-10-15-chinese-companies-will-struggle-on-the-road-to-de-leveraging content esgSubNav
评级报告

中国企业将在去杠杆道路上艰难前行

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取消监事不影响其信用质量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辞职不影响其信用质量

化债持续推进,城投转型进行时

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下滑,股份制行和城商行承压明显——国内上市银行2024年零售业务浅析


中国企业将在去杠杆道路上艰难前行

总结

- 中国企业连续两年的去杠杆趋势恐难以延续。

- 企业债务对 EBITDA 比率的中位数由 2015 年的 3.8 倍、2016 年的 倍进一步降至 2017 年 的 3.3 倍。

-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及价格持续上涨,去年上游行业国企的去杠杆力度最大。

- 在今年的中国大型企业研究中,房地产行业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成为第三大高负债行业。

- 根据此前研究,私营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和财务指标优于国企。

- 我们评估中国 254 大企业的总体业务状况为普通,财务风险为中等。

- 我们根据业务状况和财务风险矩阵得出 254 大企业的基准评级为“bb+ ”,而去年的结果为 “bbb/bbb- ”。

- 财务风险和业务状况弱化反映出我们的前瞻性观点,同时今年的研究样本范围有所扩大。今年 我们的样本新增 家企业和 个行业。

- 我们预计去杠杆将暂停,原因在于影子银行监管导致信贷环境收紧,且利润增速也开始从高位 下滑。

中国大型企业的去杠杆动能可能在今年减弱。标普全球评级认为,利润增速放缓将是导致这一局面的 主要原因,而并非资本开支或举债无度。总体上看,我们预计中国企业的资本支出将更加审慎,从而 为最终实现削减自身债务规模的重要任务创造条件。
在债务对利润比率连续两年改善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得到强化,因此能够更好地应对再通胀放缓及 贸易摩擦可能引发的不利经济形势。在国家改革机构的密切监督下,上游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在强化资 本开支纪律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而房地产企业则刚刚开始放缓举债扩张的脚步,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 对不利的融资环境。
我们今年的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加入了一些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的企业。总体上看,254 家样本企业 均为各自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代表。
2017 年,企业财务指标连续第二年改善,但业务状况和财务风险(标普指标)却有所弱化。这是因 为我们的评估体现的是前瞻性观点。评估结果弱化亦反映出本次研究样本范围扩大。

254 大企业总览 

今年,我们对中国大型企业的研究涵盖来自21  个行业的254  家企业。我们新增了两个行业。为了扩 大覆盖面,我们增加了包含 7  家样本企业的化学品行业,以及近年来在消费经济和网络消费方面重要 性日益上升的快递行业。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研究样本净增 34  家企业,主要来自资本品(新增八家企业)、化学品(七 家)、技术硬件(五家)和消费品(五家)行业。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变化, 以及国内经济持续向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变。
研究样本并不限于受标普评级的中国企业。受评企业在今年254 大企业中的占比为 1/3 ,与去年相 近。

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样本企业都是各自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或高负债企业。国有企业占样本总量的 %,略低于去年。国 有企业占比的下降趋势反映出私营企业在经济和不断增长的服务行业中的参与度上升。
我们认为样本企业对于评估中国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代表性。作为一个整体,这 大企业 (含基础设施)的债务总量占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量的17.8 %。
在对中国政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行业包括能源(石油和天 然气、公用事业、采矿)、基础设施(电信、运输、铁路和地铁)以及工程建筑行业。这些行业中的 国企发挥着双重作用:他们既要支持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又要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发挥前 述作用。
在国有企业财务状况优于私营企业的行业,如电信、石油和天然气、电网运营等行业,其准入门槛通 常较高,而背后的原因通常是政策或遗留因素、高市场集中度或特殊经营权等。

各行业企业代表性强

在今年的研究中,绝大部分行业至少包含五家样本企业。例外行业包括电信行业,这是因为该行业在 中国仅有四家主要企业。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媒体娱乐亦仅涵盖了四家样本企业。我们将顺丰控股股份 有限公司及其他四家快递公司从运输业划归快递业。
仅就企业数量而言,消费品(零售及商品)行业包含的企业数量仍然最多,其次是资本品和公用事 业。这三个行业分别占样本企业总数的至少 10%。
就资产规模而言,资本密集型行业占主导地位,如公用事业、铁路和地铁以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见 图 )。其中公用事业以及铁路和地铁的总债务规模占到了样本企业债务总量的约 40%(见图 2)。
前铁道部的企业职能机构中国铁路总公司是样本企业中的最大债务人,其债务规模占到了样本企业总债务的19% 。
参阅完整文章
下载


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取消监事不影响其信用质量

2025年6月25日,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方程”)发布《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取消监事的公告》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及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关于监事会改革的相关要求,有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优化企业监督资源,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竟争力,健全高效协同的监督机制,中建方程在新公司章程中已取消监事有关内容及表述,将监事职权统筹整合到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由其依法行使监事职责。中建方程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手续。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普信评”)认为,上述人事变动属于国企正常调整,不影响中建方程的信用质量。中建方程的职能定位并未改变,其仍然作为中建股份重要的投资平台,中建股份对中建方程的外部支持维持“高”。

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完整版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辞职不影响其信用质量

2025年6月27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城股份”)发布《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称,原董事长王栋先生因组织上工作安排的原因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辞任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王栋先生将不担任商城股份任何职务。王栋先生辞职不会导致商城股份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不会影响董事会依法规范运作,也不会影响商城股份正常的经营发展。鉴于新任董事长的选举工作尚需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目前商城股份存在董事长职位空缺情况,商城股份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完成董事长补选等相关工作。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普信评”)认为,上述人事变动属于国企正常人事调整,不影响商城股份的信用质量。商城股份仍作为义乌市维护和促进城市整体市场繁荣的重要主体,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原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对商城股份的外部支持维持“极高”。标普信评将对商城股份董事长补选等相关工作保持持续关注。

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完整版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化债持续推进,城投转型进行时

地方财政仍有压力
  •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0.3%,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9%。
  • 土地出让情况出现分化,1-5月,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等地招拍挂土地成交金额出现增长,反映出核心城市土地市场韧性较强。
  • 1-5月,陕西、内蒙古、山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土地成交金额仍呈现双降态势,财政压力仍然持续。
融资环境仍然偏紧,城投债进入存量时代
  •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审核重点关注事项(2025年修订)》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2号——审核重点关注事项(2025年修订)》体现出城投债发行监管趋严态势,同时也倒逼城投进行实质性转型。受此影响,3-6月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为负。
  • 1-5月,海外债净融资规模呈现同比下降态势,符合化债严控高成本融资导向。4月14日,河南省发改委就《河南省国有企业境外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实质上对当地城投举借高成本境外债设置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转型为大势所趋,未来城投平台整合注销事件或将增加
  • 自2023年以来,超过1300家城投企业宣布退出平台名单或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退名单工作持续推进。
  • 化债加码以来,各地城市建设企业注销事件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城投平台整合注销事件或将持续增加。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下滑,股份制行和城商行承压明显——国内上市银行2024年零售业务浅析

  • 2024年,国内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增长乏力,个人金融条线资产增速放缓、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我们认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下降和净息差持续收窄是造成银行零售条线营业收入持续承压的主要原因;
  • 信用成本上升加剧了银行零售板块利润下滑的压力。与之相反的是,主要上市银行对公业务板块利润总额稳步提升,这主要是得益于持续收缩的信用减值损失;
  • 银行零售板块盈利能力和盈利韧性出现分化,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个人金融条线表现弱于其他两类银行。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